日期:2025-08-25 15:41:10
央广网北京8月24日消息(记者胡波)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当前,我国机器人产业正在从“实验室炫技”迈向“千家万户实用”、从“实验样品”变为“市场商品”,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日益紧密。一批带着“温暖科技”的智能机器人正悄然走进医疗、养老与家庭场景。它们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逐渐成为人类的“伙伴”与“助手”。《机器人产业观察:从“实验样品”到“市场商品”》,本期聚焦:医疗、养老如何被“机器人助手”改写?
在医疗领域,机器人技术的进步为患者康复带来了新希望。上海术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是这个领域的探索者。就在前不久,这家公司展示了一款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在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公司副总裁靳辉告诉记者,脑机接口产品早已走出实验室,在医疗领域有了一定的应用落地。比如“脑机接口+外骨骼”康复系统,患者戴上特制的帽子,就能捕捉大脑信号,进而控制外骨骼机器人执行相应的动作,帮助患者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靳辉说:“我们可以通过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帮助中风患者进行神经康复,同时通过肌肉电刺激方式帮助肢体运动,包括可以借助一些分析和监测设备,使脑电波更加可视化,可以看到可能存在的脑部疾病,以及在不同治疗阶段大脑恢复状况进度。目前有几款产品已经非常成熟,在许多医院使用,还有多款产品,在研发和临床阶段。非侵入式产品适用范围更广,因为它本身是低风险的,治疗成本较低,整个操作相对简单,所以适合的患者群体会更庞大。”
康复机器人在中风、脊髓损伤等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越来越常见。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外骨骼机器人——艾康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是中国首个获得二类创新医疗(002173)器械证的外骨骼机器人,这款机器人通过主动、助力甚至倒退训练模式,可以让骨科术后、中枢神经损伤、运动损伤等下肢运动障碍人群重塑正确步态,最终唤醒肌肉的本能记忆。
一位患有足下垂的残疾人士在体验了这款康复机器人后和记者说,她已经尝试过多款产品,感觉当前国内这类产品技术进步的速度超乎想象。她特别希望这类能给使用者带来希望的产品,价格能降下来。
“这款康复机器人是被动的,能够帮助完全性脊髓损伤不能动的人被动地行走、锻炼。以前我们需要从国外进口,现在国内已经有了,但一般个人承受不了这个价格,希望能降到5万元以内。”体验者说。
傲鲨智能研发的一款腰部外骨骼机器人,护理人员穿戴之后,能够更轻松省力地完成协助老人翻身等护理工作,体力消耗降低60%。还有不少企业研发出了膝关节助力行走的外骨骼机器人,穿戴方便,老人穿上后走路、爬楼梯、爬山明显省力。目前这类产品的价格更加亲民。比如傲鲨智能一款最新的此类产品,价格是6000元。创始人董事长徐振华介绍:“过去机器人的运动相对僵硬、程序化。每个人的行走步态非常个性化,现代化的AI软件让机器具有步态学习功能,我们让设备尽可能模仿和模拟用户原有的步态,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应的加力或者减力。”
养老陪伴也是机器人发挥重要作用的领域。傅利叶最新发布的GR-3人形机器人搭载了全感交互系统,能读懂情绪,而且外壳是柔软包覆材料设计,触感真实而且温暖。企业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顾捷表示:“我们在机器人的整个身体,包括脑袋上放置了许多触觉传感器,不同部位触碰时能得到反馈,将触觉、听觉和视觉等多感官数据融合在一起配资吧官网最新信息,未来能形成非常好的交互体验和交互系统。在外观设计上,我们大胆尝试使用软性材料让机器人更具亲和力。实际上,机器人不仅仅是功能叠加和工具,我们认为它未来应该能成为人类的伙伴,成为我们身边的好助手、好帮手,最终希望它走到家庭,产生辅助陪伴,如专业护理或养老陪伴、康复场景。”
配资开户服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